聚會記錄‎ > ‎

20131202 淡水返農公社野菜、台灣原味新興部落糯小米

張貼者:2013年12月3日 凌晨2:49蔡室彰   [ 已更新 2013年12月3日 晚上8:09 ]

菜市長平台運作相關討論:

1. 我們很認真說服農民轉作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但消費者不能接受、買單,農民就只能回到慣行農法(農藥、化肥)的老路。農地不是工廠,不是要壓榨出很多農產品出來做高價販售。農食互助網,需要培養一群消費者來理解這件事情,消費者不是只有消費這件事情,而是在共同支持。

2. 我們找的生產者,是可以將菜包成250g~300g一包的,這樣到消費者端比較能夠接受。不然,其實最直接的是裸菜直送到消費者那邊,是最節省中間的處理成本。社區菜市長會採用菜市長整箱購買,再由農民直送,也為了降低中間成本,因為若菜先到辦公室來,再去配送不同散客的需求,將會產生兩次配送成本跟中間的理貨配送成本,而且,也失去了透過社區菜市長在社區講故事,將農民的生產理念推廣出去,並且找到更多支持者的目的。

4. 蔬菜箱的內容,需要前一週才能確認,是因為有機種植,更考量到天候、蟲害、環境的影響,可能眼看著可以收成的東西,又還沒長大,這部份要請菜市長多多教育蔬菜箱的內容,以當週農場能採收的為主,不進行客製化的配送。

5 .參加菜市長,可以用優惠的價格去永和社大上農食教育的課程,這部份待小君與社大確認後再公布。

6. 目前信義區、文山區有菜市長願意實驗菜定點取貨,屆時將可媒合菜市長周圍想要共同支持農食互助網的朋友一起揪團買菜,等流程確認後,將公告在菜市長工作團跟粉絲團。另外師大周邊,也預計在近期內開始在雲和小客廳上農食教育課程,希望能夠在師大周邊也能招募到社區菜市長,創造取貨點,詳情確認後會公布。


生產者介紹自己的農產品:
小寶 (淡水返農協會) / 
銷售管道:社大小農市集

生產理念:為一群在淡水實踐青年返農可能性的年輕農夫,種植香草、蔬菜、野菜等,他們有協助優活山林協會(讓心智障礙者透過園藝治療的方式做復健)做農事規劃,原先種植蔬菜是希望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但一般市場常見的蔬菜的種植方式尚未成熟,農地裡野菜反而生長的很茂密,因此嘗試將野菜拿到小農市集販售,獲得不錯的評價,也希望透過吃野菜讓人家體會到很鄉下的感覺,讓人們透過食物認識土地。想要買小寶他們的野菜的朋友,可以到永和社大小農市集購買,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10點,在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福和國中進入校門右手邊。


討論:

(昇佑) 農委會的網站上將能吃的野菜,列為雜草,並且註明了許多農藥防治方式,雜草名為雜草,就是很能生、很適應環境的植物,透過菜市長平台的支持,是否能將野菜替農民創造新的價值可能性。

(美貌老師) 野菜的處理挑戰很大,像是龍葵,若摘採後不儘快處理,落葉枯萎的速度較一般市面蔬菜快,因野菜的呼吸速率大。所以像小寶他們這樣近距離小量採收、透過市集快速的銷售,是較有可能的,但若較大的量,對農夫來說是挑戰。


生產者:吳美貌老師 (台灣原味) 

生產理念:

今天介紹台灣原味跟台東新興部落合作的「糯小米」,美貌老師進入新興部落輔導原住民,是因為台東金峰鄉公所找老師下去,老師思考原住民有什麼樣的經濟作物,可以幫助部落永續發展,又能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便思考到雜糧作物,例如紅藜、小米等。

台灣的小米,只有20%是國產,而且又以農改場推的大顆粒的為主流,所有的輾米設備都是大顆的,但是台東新興部落種的糯小米,是因為原住民喜歡吃這種口感,所以種這種品種,但是因為不是主流,因此沒有太多自動化設備,需要自己脫殼兩、三次,再加上電風扇吹,生產過程蠻不容易。在採收前,大批的小鳥聚集在田裡,所以這糯小米都是跟鳥分享吃剩的。小米在晒的過程,小石頭會卡在小米穗中,需要再過篩一次。但是過篩很傷眼力,部落多為老人,因此台灣原味將小米帶回台北辦公室過篩,雖想把工作機會留在部落,但是也需要考量相關的條件。

里仁曾經打來說,為何你的小米這麼貴?老師說,因為我們給部落的價格很高,讓部落可以專心種,農夫希望被消費者尊重,就會種出好東西。

小米黏性高、適合嬰兒的理想食品,煮開後,皮很薄。小米:水大概1:6下去煮,滾了一定要攪拌,不然下面會黏鍋。
[菜市長揪團購買]





Comments